我會就有關土地房屋、外來人才和移民的問題,以及解決業界融資這三方面,講解經民聯的回應,首先我們十分歡迎政府將徵收$100印花稅的物業價值,由三百萬元上調至四百萬元。我們相信項這措施有助減輕買樓人士,尤其是上車盤置業人士的負擔。
在土地供應方面,政府表示未來一年不會推出商業土地,同時亦會考慮將部份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,亦會推遲洪水橋/厦村新發展區市中心商業用地的原址換地完成期限。對於政府能夠密切留意市場變化,調整推地步伐,經民聯是表示歡迎。
在面對財政挑戰,經民聯一直認為政府必須激活房地產市場,增加經濟動力,所以我們期望政府能夠用更具彈性的方式吸引發展商投地。例如將地價分期付款,或者可以考慮港鐵的分紅方式,我們相信一定有助吸引投地意欲。
對於吸引外來人才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,政府表示會進一步優化措施,我們表示歡迎。我們一直建議政府放寬申請人投資物業條件,現在是物業成交價須為 五千萬元或以上,這其實有下調的空間,同時可以根據申請人不同的需要,調節他們所購買物業的價格上限,幫助他們在香港置業。
我們亦建議政府繼續和中央探討,透過閉環管理模式,好像股票通、債券通,容許內地專才帶資金來香港置業,日後他們轉賣物業時候,資金需要匯回內地,從而不會出現外匯流失的情況。
最後我想指出,經民聯一直向金管局表示,業界在融資方面,目前銀行的態度仍然相當保守,希望金管局能夠和銀行公會解決這問題,為什麼呢?因為北部都會區、片區開發這樣大規模的發展,若然銀行採取一個保守態度,這是不利的。